“2021—2022年,《高血壓性腦出血中國多學科診治指南(2020)》《出凝血功能障礙相關性腦出血中國多學科診治指南(2021)》《大面積腦梗死外科治療指南(2022)》3部指南相繼發布。(文末提供指南原文下載)
近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游潮教授接受了神經時訊專訪,介紹了華西醫院神經外科團隊與全國同道共同協作,為推進腦出血規范化診療所做的努力和貢獻。
立足國情 兼收并蓄
《高血壓性腦出血中國多學科診治指南(2020)》是時代的需要,也是高血壓性腦出血(HICH)中國外科治療的亟需
腦出血(ICH)是神經內外科常見的難治性疾病,亞洲國家ICH占腦卒中患者的25%~55%,而歐美國家ICH僅占腦卒中患者的10%~15%。ICH也是中國居民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游潮教授介紹,對于HICH的外科治療,特別是深部腦出血是否應該進行外科手術治療,最佳手術方式,挽救生命與恢復功能孰輕孰重方面存在中西方治療理念的差異,也導致中西方指南不是大同小異,而是大異小同,甚至是大異不同,截然相反。
游潮教授提到,歐美國家對于深部腦出血基本不采用外科手段,一方面基于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研究數據,另一方面也與歐美國家腦出血發病率較低有關。而國內自20世紀60年代就開展腦出血的外科治療,并取得很好的療效。近年來更是如火如荼,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勢,但始終未能形成公認的有效的治療策略。
基于國內外的形式,中國又亟需一個大家公認的、能夠遵循的治療策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牽頭并聯合神經外科、神經內科、重癥醫學科、急診科、影像科、康復科等多學科近百名專家,經過長達兩年的討論和斟酌,查閱借鑒國內外大量資料和臨床經驗,兼收并蓄,共同制定并發布了《高血壓性腦出血中國多學科診治指南(2020)》。
博觀約取 厚積薄發
依托高水平學科建設,助力腦出血規范化診療
游潮教授提到,“多部指南的發布,看似間隔時間很短,但其實已經準備了20多年?!?/p>
游潮教授回顧了近三十年華西醫院神經外科在腦出血外科治療的探索及科室的發展。1998年,游潮教授就公開發表了《小骨窗微創手術清除高血壓腦出血血腫》的文章;2003年,開展了第一例腦干出血的外科手術治療病例;2009年,華西醫院在腦血管病亞專業下,組建了國內首個高血壓性腦出血專業團隊,并在李浩教授、馬潞教授等人的帶領下,專門從事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和基礎研究。華西醫院神經外科經歷20多年發展和積淀,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同時,華西醫院神經外科團隊不斷進行廣泛的國際交流,對國內外各種治療方式、各種新的研究及進展也有充分的了解。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在全國多學科專家團隊及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劉鳴教授、影像學肖家和教授、重癥醫學謝筱琪教授、血液內科牛挺教授等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博觀約取,厚積薄發,高質量地完成了多部指南的制定和發布,讓國內幾十年的實踐經驗和智慧結晶得以展現的同時,也為腦出血的規范化診療建立了可以遵循的綱領性治療策略。
貼近基層 銖累寸積
指南融合專家團隊經驗,更具實用性,有利于解決臨床工作的困惑
“面對患者在你面前生命逝去而束手無策的時候,每一個醫務工作者都能感受到那種無力感和強烈的想要克服困難挽救生命的使命感”,游潮教授在談到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腦出血患者救治時有感而發。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華西醫院神經外科與血液內科、重癥醫學科聯合,初步探索出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腦出血患者治療的手術經驗和方案,目前已經開展了4例此類患者的治療,取得了預期的治療效果?;诂F有的經驗和方案,多學科團隊聯合制定并發布了《出凝血功能障礙相關性腦出血中國多學科診治指南(2021)》,以指導臨床更好地救治此類患者。
游潮教授介紹,“3部指南制定要求,就是堅持一定要強調實用”。腦出血患者主要集中在基層醫院,3部指南都沒有加入太多高深理論的內容,而是更多地從實用性方面著手,除了應有的證據之外,還融合了專家團隊的實踐經驗,讓基層醫生通過指南就能實實在在地治療病患,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困難。隨著指南的廣泛宣傳和應用,希望更多從事腦血管或腦出血方面相關科室的醫務工作者,在臨床實踐應用的同時,也提出更多的實際問題和臨床經驗,以便后續對指南進行不斷完善更新,讓中國腦出血的外科治療更加規范,也為國際腦出血的外科治療貢獻中國經驗。
取長補短 中西合璧
挖掘發揚中醫中藥文化,做好中西醫的有效結合
談及中醫藥的發展,游潮教授稱,“‘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發展需要更加規范、更加科學,并不斷地發掘、發揚和更新?!?/p>
游潮教授強調,不論是高血壓性腦出血,還是出凝血功能障礙相關性腦出血,還是大面積重癥腦梗死,最后的結局都是“非死即殘”。中西醫結合治療在腦出血早期血腫的吸收、后遺癥的減少、不良反應降低等方面有廣闊的發揮空間。
目前中成藥也在開展前瞻性、多中心的隨機對照研究,以提高循證醫學證據。比如已經上市的腦血疏口服液,連續成為國家“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重大疾病科研用藥,并獲得了很多規范指南共識的推薦,在急性期和恢復期對腦出血的血腫吸收、神經功能恢復、減少后遺癥方面均有很好的療效。
最后,游潮教授提出,中成藥在降低致殘率、縮短病程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醫和西醫應該拋開門戶之見,取長補短,中醫中藥應多與西醫聯合開展高級別的前瞻性、多中心的研究,讓中西醫結合,共同努力造?;颊?。在后續的指南修訂中,也會加入中醫中藥方面的專家,組成更強更全的多學科團隊,以便更好地推進中國腦出血的規范化診療。
專家介紹
游潮 主任醫師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學科主任
先后擔任第七屆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第五、六、七、八屆中華醫學會神外分會常委
第三、四屆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副會長
第一屆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神經外科分會會長
第四屆中國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委會主任委員
第一屆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教育委員會副會長
第五、六、七屆四川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中英文)副主編等職
來源:訪談紀實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XCy8bbsqd6Kjdqak5Zw3xg